研究中心导航
研究成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丹麦研究中心2018年9月工作月报
日期:2018-10-12 浏览次数: 字号:[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丹麦研究中心2018年9月工作月报

2018年924日上午,丹麦范岁久基金会主席塔姆地得乐、基金会委员苏姗娜和柯坦森一行访问丹麦研究中心。丹麦研究中心张喜华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驰教授和跨文化研究方向的部分研究生共同参加了会谈,会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文楼767会议室举行。

首先,张喜华教授向到访的基金会成员介绍了教育部丹麦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她指出,中心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教育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离不开丹麦同仁的直接参与和帮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三方共建中心平台。她早期在哥本哈根大学的学习和交流经历使她收益良多,此后也一直致力于推进双方学校的师生合作交流工作。九年来,双方学生交换数目由最初的四名增至如今的四十名,学生们共同学习中丹文化,为中丹交流做出贡献。她指出,中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中丹国情、文化、教育、环保、廉政建设、福利政策及旅游合作等。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年定期举行研讨会,致力于为中丹学者提供交流合作契机,促进中丹友谊。

丹麦范岁久基金会主席塔姆地得乐介绍了基金会的历史和发展。他指出,创始人范岁久先生于1935年远渡重洋,成为最早到丹麦留学的中国人之一。学成毕业后,他自主创业,建立起大龙食品公司。1982年,范岁久成立基金会,用于资助硕士以上阶段的学生交流和中丹文化艺术交流。基金会委员苏姗娜介绍了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和申请流程,她希望基金会能够更大的发挥作用,促进中丹文化艺术交流,她还将范岁久生平事迹《春卷的童话》一书赠与丹麦研究中心。塔姆地得乐主席和柯坦森分别讲述了自己在基金会和在中国的工作经历,并表示愿意与丹麦研究中心通力合作,积极促进中丹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张喜华教授与基金会成员就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共赢进行了具体讨论。她以文化遗址景德镇进坑为例,道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复杂关系。塔姆地得乐主席也表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传承文化。进坑的发展模式值得支持。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驰教授说上海社科院愿意与丹麦在绿色发展领域展开多样化的实质性合作。在上海崇明岛的建设问题上,中国可以借鉴丹麦的建设经验和文化理念。他欢迎基金会成员有机会参加2019年召开的“东滩”论坛,并亲自到崇明岛上看一看。

在中丹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之际,由爱国华人范岁久先生设立的基金会与丹麦研究中心将进一步探索双方可能的合作内容。


研究成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