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导航
学术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丹麦研究中心2019年9月工作月报
日期:2019-12-02 浏览次数: 字号:[ ]

丹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九月学生交流互派工作动态

张喜华、马亚楠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下,丹麦研究中心于2015年成立,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哥本哈根大学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正式校际交流始于2012年,双方互派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自丹麦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赴丹学生的规模日益扩大,人数由最初的每年4名研究生增至现在每年40名本科、研究生交流。同时,丹麦学生团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作为定点海外实践基地,定期来访,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和附中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文化交流。这一互派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大大增进了年轻一代的中丹交流和中丹理解,增进了中丹友谊。 

  在人才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丹麦研究中心九月的任务主要有三点。第一,将学院选拔出的研究生学生提名到哥本哈根大学;第二,根据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方向与哥本哈根大学方面协调导师。交换期间,每位硕士交换生都会有一位专属的丹麦导师,在毕业论文写作、生活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建议;第三,联系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到二外,与赴丹麦交流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加深双方的互相了解。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丰富多彩的丹麦文化,如丹麦的新能源发展、特色美食、节日庆典等,另一方面会有针对性地就赴丹交流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或学生交流项目上的问题和需求提出具体建议,如交换期间的课程、考核方式、饮食住宿、医疗、师生关系等,帮助即将赴丹交流的学生提前做好异国学习、生活的准备。丹麦研究中心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尽最大努力帮助赴丹交流学生获益最大化,为接下来一学期的丹麦生活打好基础。 

  人才培养是国别与区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别与区域研究的优势所在。在中心未来的工作中,会更加积极开展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交流互派工作,进一步扩大人才交流规模,建立海外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合作进行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更为充分地发挥中心中外人才联合培养平台的作用。

学术研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